中国互联网下一个20年:在连接中重拾信任
从1998年三大门户网站成立,到2018年数字经济繁荣发展,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20年。2019年,站在下一个20年的起点上,我们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多期许,期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中,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互联网构建起虚拟空间的信任机制
与现实世界相比,互联网没有握手寒暄,没有盖着公章的证件,也没有各种各样的信用背书,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没有缺失,反而有了新的依托。在中国互联网第一个20年里,虚拟空间的信任机制多种多样。
“15年前,我和我的爱人通过新浪的网站认识。她当时辞掉了在新加坡的工作,带着婚纱从新加坡跑到英国去找我。今天我们两个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感谢互联网促进了陌生个体之间的信任,让我们能找到非常幸福的生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钟鸿钧拿自己举例说,他的婚姻就建立在早期的互联网上。
社交互信,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信任机制。当年闪动的QQ头像,不知道曾牵动多少人的生活。后来随着网购的兴起,口碑、评价又成了判断和选择的依据。近年来,大平台崛起,各种各样的认证方式开始流行,这也是一种信任机制。
原有的信任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
不过随着数字经济持续渗透,原有的信任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造假的直接后果往往是一场骗局,一起纠纷。而现在产业互联网兴起,万物互联时代也正在开启,数据造假、网络诈骗的后果变得不可估量。较早前的调查显示,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虽然逐年攀升,但目前也只有60%左右,而对网络安全抱有信心中国企业更是只有四成多。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说,互联网下一个20年,有必要通过科技创新重拾信任。
许可说:“我们似乎收集到很多信息,但这种信息的流动是单向,而不是双向的。而所有信任都建立在信息双向流动基础上。那么未来怎么办?现在有人说互联网下半场,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聚焦互联网本身,而是要看互联网所能延伸出来的一些技术,比如大数据对信息的画像和信息的整理。”
许可所说的大数据画像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但主要集中在电商和金融等领域,平台给个人用户画像,能实现精准营销。如何延伸到企业领域,帮助用户了解企业,值得进一步探索。
区块链技术在重建新的信任机制过程中大有可为
除了大数据画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区块链技术对建立互联网新的信任机制大有可为。
王志勤表示,从目前来看,产业界大家普遍认为,区块链应用,信任问题是在业务应用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像一些毕业证书、文件、病例,是区块链非常擅长解决的,而且能够低成本解决。
2018年,区块链在证书防伪、会计帐目、物业管理等领域密集落地,未来,区块链也会由概念更多走进现实。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邱泽奇指出,信任是个体系,不是单靠技术就能搭建的。他认为,虚拟世界的互信,归根结底还是源自现实世界,所以,重建人际互信也是一大课题。
邱泽奇表示,新的互信机制亟待刷新,这就是人际互信。在一个充满陌生人的世界,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如何实现互信?看起来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社会机制问题。从权威机构之间的互信到人际之间的互信,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原标题:[下一个20年:中国互联网展望]在连接中重拾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