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号灯”改变的不只是拥堵

2017-02-20 22:45:17  浏览:1389  作者:管理员

报载,广州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信号灯”的道路管理模式,将实时路况、拥堵指数、预警数据等接入交通指挥系统,帮助交警排查路网问题节点,实行靶向治理和指挥调度,使中心城区主干道工作日晚高峰平均车速同比上升6.71%,成为2016年全国45个主要城市中的7个拥堵情况缓解城市之一。

  交通拥堵是近年城市反映日益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被人戏称为现代城市的“绝症”。按照常规思路,缓解拥堵须借助“外科大手术’,诸如大量拆迁、拓宽道路等。这种思路并非全无道理,有些市政基础性交通建设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空间有限,大规模的道路拓宽等举措,不仅投入甚巨,且严重干扰居民生活,有时也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一点为近年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反复验证。

  广州市依靠“互联网+信号灯”模式,未对城市道路进行伤筋动骨的外科手术,而是借助“软力量”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并一定程度缓解城市拥堵,无疑为人们提供了另类镜鉴和思路。不仅如此,据报道,目前广州的交通实景图片、道路施工和交通事故等信息可实时推送至360多万名活跃用户,既能全面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也让市民享受到网络公共服务的福祉。

  互联网正全面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借助商业模式的助推,人们在社交、购物、就餐、旅游以及求医、教育等诸多领域享受的网络服务愈益丰富,并时时处于升级换代的嬗变中。可以说,互联网给社会提供的不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影响的生活方式。而相较于商业网络服务带来的福祉,人们对政府提高互联网公共服务水平的吁求,无疑显得更为迫切。

  事实上,近些年各级政府也在强化网络公共服务能力,诸如创建各级政府官网,打造阳光政府,提供网上办事平台,企业网上缴税,居民网上办证等等。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一些政府部门的效率大幅提升。然而也应看到,对一些政府部门来说,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提供大多仍处于初创和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是空白。有的政府部门对互联网公共服务态度并不积极,有的甚至办成了“形象工程”,华而不实,徒有虚名。

  作为一线城市,在我国各大城市拥堵状况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广州市2016年拥堵缓解,并在大型城市中拥堵排名下降4位,名列全国第10,已属不易。这种改变,得益于广州首创的“互联网+信号灯”模式。显然,互联网对广州的交通治理带来了高层次的大格局、大思路。以往的拥堵治理多着眼于“交通黑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一个黑点化解了,又在其它地方生出新的梗阻。而“互联网+信号灯”的治理模式,则跳出简单思维的窠臼,将整座城市的交通视作系统工程,运用动态化管理,从而盘活大交通一盘棋。

  其实,对于城市治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来说,“互联网+信号灯”的模式有着更广阔的借鉴意义。“信号灯”好比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或者政府系统的各个部门,只要真正认识到互联网理念对社会的价值,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化解矛盾,提供公共服务,那么,在以往许多看来“压力山大”的难题或会迎刃而解。正如共享单车对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样,彻底跳出传统思路,你才能真正体悟到:“原来事情可以这样做。”


【推荐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