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为金融业带来新契机

2016-12-06 22:14:35  浏览:1355  作者:管理员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物联网+金融”这一新业态也应运而生。简单来说,物联网金融就是将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增强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建立更为客观的信用体系。

  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将深刻改变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孕育出智慧金融,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日前,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专家们就物联网金融的广泛前景展开了讨论。

  信用体系更客观

  在很多人看来,物联网金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认为,“物联网金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物联网金融的实质就是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探索。

  “在这种探索下,通过打通线上线下的各类数据,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连接,在信息对冲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石杰说。

  相较于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物联网金融”还处于萌芽时期。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焦然认为,“互联网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物联网,虽然还处于初创期,但有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量的可能,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变革契机”。

  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的差异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在于信用主体的差别,互联网金融是面向人的信用体系,而物联网金融则是面向物的信用体系,也就是说,物联网金融是变主观信用为客观信用。

  从信用角度而言,物联网某种程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认为,“在互联网上,用户只能看到人为输入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主观处理,有可能是不真实的;物联网中,所有的信息都来自物联网体系架构终端,都是客观、真实的,物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更为客观”。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联网金融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焦然表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物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美国已针对物联网提出六大领域的智慧行动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设智慧金融。

  动产融资领域率先突破

  在我国,尽管物联网金融概念才刚刚提出,但在诸如动产融资等领域,已经取得一些实质突破。刘海涛表示,“据统计,我国约有70万亿元至80万亿元的动产,其融资比例还很低,一旦动产被有效盘活,将极大促进市场活力”。

  长久以来,动产融资一直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青睐。银行从业人员说,由于房地产等不动产具有不可转移、归属明确等特征,商业银行融资相对放心,因为不动产能够“看得住”;但因为动产具有流动性较强、易变现等特点,银行担心“看不住”。

  物联网金融的应用,能够实现动产的全程监管、全程感知,有效解决重复质押、虚假质押、动产转移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动产的质押风险,还有望使长期供应链金融破题。对银行来说,拓展了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商家来说,动产资金得以盘活。

  “物联网金融将动产变为不动产,释放上万亿元资本,引领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物联网博览会期间发布的中国首部《物联网金融白皮书》这样写道。

  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已加速物联网金融布局。平安银行在动产融资业务中引入物联网传感设备智能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动产的识别、定位、追踪等智能化管理,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在物联网智能仓储方面,平安银行与上百家重点港口、大型仓库和物流园区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突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望进一步解决。石杰说,在物联网背景下,采集企业信息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可以作出更及时更准确的反应。

  石杰认为,未来银行风险体系有望从主观的信用模式走向客观的信用模式。借助物联网先进的质押系统及数据支持,使银行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实行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据此实行检查。

  无锡市被誉为“中国物联网首航之城”,较早开始物联网金融技术应用布局。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说,近年来无锡市依托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在投资、银行和保险多个领域展开探索,已同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了合作。未来,无锡将依托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优势,继续积极探索在仓储、货运、公共服务领域物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合力保障金融安全

  作为一个新兴业态,物联网金融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物联网金融白皮书》提出,“物联网金融还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规模化应用亟待形成;监管政策方面还是空白;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当前物联网金融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应用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足”。

  与传统网络攻击相比,利用物联网设备攻击的破坏力也是惊人的。焦然说,“今年10月份,美国部分地区遭到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大量热门网站无法登录,两轮攻击造成网络瘫痪持续了6个小时,网络安全机关的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攻击来自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这说明安全威胁正在向物联网领域延伸”。

  提升物联网金融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制度设计的突破。“需相关主管部门尽快调研物联网金融业务需求,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物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物联网金融白皮书》建议。

  “物联网金融的制度规范需要有预见性。金融行业对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物联网金融安全在设计之初,就要融入安全基金,在感知、传输、数据处理等多层面构筑安全体系。”刘海涛认为。

  焦然坦言,物联网金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实际投入应用还不多,有必要对我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开展前瞻性研究,同时提早谋划,制订高层次物联网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尽快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加强物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物联网让生活更智能

  物联网技术,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信息传感设备为延展,将线下的设备与线上的网络相连接,从而形成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达到“物物相连”的状态,使设备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反馈和调整,使现有科技更加智能。

  有专家分析,物联网技术将使多数现有生活场景得以优化。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加入到交通控制系统中,就可以不经过人为干预,主动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即根据实际车流量、人流量来自动控制红绿灯变化,并向车主传递路况信息,这样,交通的便利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人们可以在网络中编辑信息、获取信息,那么,物联网则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相互感知。不仅是在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还可以应用于诸如建筑家居、医疗、环境监测、安防、农牧业、工业制造、物流管理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因此,有人称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实际上,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已得到初步应用。在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一款拥有诸多屏幕“蜻蜓眼人像平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平台的设计方介绍,该平台基于其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实现基于图片的静态人脸比对,和基于视频流的动态人像识别及比对,以完成人脸识别、实施布控、过往路人查询等功能,可以有效协助警方破案。

  目前,“蜻蜓眼人像平台”已经在南方某省份的地铁、车站、重点小区等重要场所布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帮助当地警方抓获了一批嫌疑人;在一些商业银行的自助柜员机上,也采用了该人脸识别技术,缩短了自助业务办理时间,提升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推荐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