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比价更会比质
互联网平台免费服务在初期能够为平台迎来客户,但在客户及交易体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巨大交易成本必然会推高平台的实际运营成本,并非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互联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市场策略和营销方向也会不断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讲,吃不到“免费大餐”未必就是亏了
近日,支付宝表示将对提现收费,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互联网“免费大餐”又收起了一张“餐桌”。从付费视频、付费音乐、付费阅读,甚至合并后“变贵了”的滴滴和优步,以往“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通行模式似乎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互联网“免费大餐”真的要过去了吗?
从互联网产业本身考虑,不管是靠补贴还是靠流量变现,说到底,用户免费必然有人埋单。互联网平台免费服务在初期能够为平台迎来客户,但在客户及交易体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巨大交易成本必然会推高平台的实际运营成本,并非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拿此前也对零钱提现宣布收费的微信来说,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份,其被银行收取的提现手续费就超过了3亿元。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味免费对互联网平台的持续创新和服务能力是重大考验。
从消费端来看,付费不方便,曾是互联网难以收费、特别是在内容方面难以进行小额多次收费的客观问题。随着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从电脑端向移动端迁徙,以及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小额支付不再是难题,这也为用户付费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和黏性的不断形成,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和互联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联系,线下行为与线上不断深度融合,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都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着变化。特别是“90后”“00后”的年轻消费者,作为原生的数字居民,他们更习惯互联网的付费行为。年轻歌手鹿晗的一张针对“粉丝”的数字音乐专辑,销量超过300万张,证明了年轻消费者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当然,互联网平台们也并没有完全关上免费的大门。不管支付宝还是微信,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免费额度,支付宝还表示,未来用户使用支付宝第三方服务,还可以获得积分,继续换取免费额度。而在视频、音乐、阅读等互联网内容售卖端,通常也提供免费试看、在线试听等免费内容,付费内容通常依然只集中在增值服务部分。互联网平台们并没有“一刀切”地收费,说明免费仍然颇有吸引力。
互联网平台开始收费,在给用户指引着未来网络生活的新方向。一方面,在商言商,互联网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盈利,“免费”和“补贴”就像是传统商家的优惠促销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营销方式,不管互联网厂商的思路是“圈人”还是“圈钱”,“免费大餐”的菜色和口味都会随时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成熟,“免费大餐”的餐桌还有可能被更多地收起。另一方面,高度竞争的互联网领域虽然尽可以“东家不买买西家”,但用户在自由“用脚投票”的同时,也不会以“免费”或者“收费”作为选择某项服务唯一标准,必然还要综合考量互联网产品的方便程度和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如此,互联网视频、音乐、阅读等产品同样如此。
互联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市场策略和营销方向也会不断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讲,吃不到“免费大餐”未必就是亏了,反而有可能是意味着一个更加方便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