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综合创新能力有望达世界第15位

2016-07-23 21:03:45  浏览:1634  作者:管理员

“到2020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要从目前的第18位提升到第15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目前的55.3%提高到60%;研发投入强度要从目前的2.1%提高到2.5%。”在7月2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了近期将向社会公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

  围绕六方面重点部署

  “《规划》不仅仅是聚焦‘象牙塔’的研究规划,更是体现科技经济结合、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规划。”李萌说,“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将围绕6个方面进行重点部署——

  一是构筑国家先发优势。面向2030年部署启动15个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生态环保等五大领域构建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

  二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要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等。

  三是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等。

  四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等。

  五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高效研发组织体系,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和科研院所制度等。

  六是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实现全方位能力的追赶

  李萌指出:“我们进口高端产品比较多的原因,不是我们做不出来单项产品,而是我们的系统能力达不到。下一步,我们要提升产业的系统创新能力,不局限于突破单项技术和单项产品,而是实现全方位能力的追赶。”

  “基础研究是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短板。”李萌说,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不一样,需要长期积累,持续努力,需要人才、学科建设。我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是底子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基础研究的研发投入比重一直比较低。“当然,现在我们发现,中国的很多创新型企业也开始搞基础研究了。在领跑阶段的时候,需要自行判断方向,否则就要增加探索的成本,这时基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孵化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李萌表示,下一步将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方面发展,让大院大所、大企业参与建设众创空间,把他们的科研人员作为导师引到众创空间去。“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对于形成实体经济有非常大的好处,比如宁波材料所、西安光机所,都是依靠大院大所来发展众创空间,这样会使众创的成果很快转化为实体经济。”李萌说


【推荐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