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016-05-29 16:56:39  浏览:1835  作者:管理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部署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各地政府已经快速行动起来,围绕便捷、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部署。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战略的延续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关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和信息惠民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特别是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并确定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互联网+”益民服务的具体任务。在关于信息惠民的文件中强调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是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民生领域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化普惠化水平,以解决当前体制机制和传统环境下民生服务的突出难题为核心,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

    在这次的文件中更进一步确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办事部门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就近年来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文件而言,此次发布的文件尽管在确定的任务、目标等方面略有不同,但从战略高度来看,总体任务和目标等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层次更高、方向更明确、问题更聚焦、任务更具体、路径更清晰,是国家总体战略的延续。可以预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各级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将会大幅度提升。

    在战术上更加明确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转变传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在实施上要实现信息共享,优化流程;在组织上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在落实上试点先行,加快推广。

    为了落实文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办事部门政务服务相互衔接,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精神,切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核心任务是要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通过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公共服务业务的简化或优化,整合政府部门的服务形成合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创新和政府自我革新的中国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子政务是最早实施的信息化领域,从初期的办公自动化到后来的国家“金字工程”,又到政府“上网工程”,再到云计算、大数据在政务领域的应用,直至今天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不但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通过网络将各类信息、各种办事流程及相关规则等在网上公开,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企业办事,同时也将政府的相关部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政府的透明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办事流程和规则公开、表格下载、网上预约等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政府部门要以“互联网+”思维方式重新审视简化或优化办事流程,强化部门间的协同与互动,将市民找政府服务转化为政府方便市民办事为目标的主动式服务和提供便捷服务。这项转变是建立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相关部门信息充分共享基础之上,以为民、便民为目标简化或优化办事规则和办事流程,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办事方式,转变为网上申请与提交,将由市民提供一切证明材料转变为以市民身份证号为依据,通过“电子证照库”查询得到全部所需的证明材料,将要到相关审批的所有部门办理转变为“一窗受理”,将必须要到户口所在地办理转变到“一网通办”。这些转变都构建在政府转变观念,转变社会治理方式,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打造更加亲民、为民的政府。

    这次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在两年之内完成各自的“电子证照库”的建设,通过共享交换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这个目标的达到,必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办事部门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施必将彻底改变以往电子政务建设注重于将以往的“手工作业程序”电子化翻版的建设模式,是以注重服务成效为目标的全新建设理念重构,建设的基础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再造”,甚至是“重塑”,更加注重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实现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政府的服务就一定存在。

    由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变化是无穷的,政府自我革新的内容、方式和目标也将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得到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各地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要急切地从粗犷型向精准化服务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急百姓之所急,做百姓之所需”,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成本。多年来,各地在为民服务工作中有很多创新,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政府创新和自我革新的路径。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资源实现融合创新的过程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依然是改革,以“互联网+”的思维转变观念、创新方法,要通过互联网充分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确定方向,激发活力,打破已经习惯了的办事观念和办事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泛在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实现提供便捷服务和优质服务。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加便捷和优质的生活,在技术上并不是十分艰难的工作,关键在于政府各部门不但要自我革新,更要多部门的融合创新。以往到政府部门办事要一家一家地跑,很多部门的审批是下一个部门审批的前置审批,没有上一个部门的审批结果,下一个部门便不启动审批程序等等,使得审批周期漫长,审批手续繁琐,甚至出现要求提供“我妈是我妈”,没有私人汽车却要提供所谓“无车证明”等荒唐的证明材料。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首要的是简除烦苛,即要求政府部门之间在自我革新的同时必须实现融合创新,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各部门以为民服务为最高准则最大限度地实现协同和互动,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摈除一切可以摈除的材料、撤销一切可以撤销的前置审批,缩短一切可以缩短的办事时限。

    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支撑了政府部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创新,有的城市通过互联审批平台将原来创办企业的审批从近600天缩短到50天左右,将原有的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法人机构登记融合成“三证合一”,只要提供的材料齐全,最短时限就立等可取。政府部门不再强化事前的审批,而是转变为加强过程中的监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和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愿景与目标:打造整体政府、协同治理和信息惠民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落实的过程中促进了政府部门的融合创新,使得以往各自独立的政府部门在为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目标下,通过共享、协同、互动为进而打造整体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早日实现整体政府成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催化剂和加速器。

    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并引领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的共识,也是自我革新和创新的原动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广泛资源的支撑,不断调整和改进各层级政府的观念,统筹和协调行动,实现整体政府的预期效能是在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不同政策之间的矛盾和由此形成的发展障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和公共资源的浪费、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公共服务部门化和碎片化等都与整体政府的目标与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践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过程中,以“互联网+”思维转变观念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政策使之形成张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协同的工作方式,公共服务标准化、流程化、程序化,实现工作整合、资源整合及服务整合。

    以打造整体政府为目标、协同治理为手段,信息惠民为目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解决人民生活的问题为核心,需要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任务,因此就更加强调必须要共享、协同与互动的整合运作,在不同层级政府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次与不同政府部门间的治理功能的整合,增强工作效能尤显重要。


【推荐新闻】

返回顶部